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身边的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偏远古路村 攻坚摘贫帽

    信息发布者:汉源九襄百挑村
    2017-06-06 22:04:18   转载

      从骆云莲的微信朋友圈看古路村的脱贫轨迹

    来源:雅安日报 时间:2017-06-06

    古路村的骡马道。 雅安日报/北纬网记者 郝立艺 摄

    引题:

    古路村很偏远:坐落于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之中,是处于绝壁之上有133户人家的彝族村落。尽管成昆铁路从村子所处的山体中穿过,但这个村至今仍未通公路。2010年,古路村才通电……

    古路村很美:与险并存的古路村,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,成为四川省最美丽的村落之一。

    古路村很穷:作为雅安唯一不通公路的村寨,“贫困”就像帽子一样真切地扣在古路村的名字上,以至村里有好几个男人40多岁还未婚。在我市汉源县的脱贫攻坚计划中,古路村是该县63个贫困村中最难啃的“硬骨头”。

    骆云莲,我市汉源县永利乡古路村党支部书记。她,还有另外一个身份:全国人大代表。

    五年前去北京开会时,村民们走4个小时的山路让骆云莲带去心声——修一条出山公路。

    今年,村民们的愿望已经不一样:2018年,让古路村摘下“贫困”的帽子。

    3月5日,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。骆云莲带着村民们的心愿,又一次参会了。

    全国人大代表骆云莲正在与村民交流沟通——郝立艺摄

    偏远古路村 攻坚摘贫帽

    ——从骆云莲的微信朋友圈看古路村的脱贫轨迹

    3月2日,骆云莲抵达北京。

    这几天,她的微信朋友圈一直在“刷”两会动态,其中一条是3月4日北京周报对骆云莲的采访——云梯女代表:为什么宁可花4000万元修路,不把400人迁出?

    “你对自己成为‘网红’怎么看?”记者问了骆云莲这样一个问题。

    “这两年我们村正在打造乡村旅游,我希望通过我的推介,全国各地的朋友能关注古路村。”骆云莲的微信有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,其中有三分之二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。她几乎每天都会更新5条以上信息,大多是宣传自己家乡的美食、美景、文化。

    2014年,是骆云莲参加全国两会的第二年,两会后,她让女儿帮她注册了微信账号。2014年6月7日,骆云莲第一次发微信朋友圈,密集发出悬崖上的骡马道、在北京参会的留影和媒体对村民想修路的相关报道。这些,对当时的她来说,是最重要的三件事。

    随着时间推移,骆云莲的朋友圈一直保持着高频率的更新,但对于她来说,三件“重要的事情”已慢慢发生了变化。2月15日,在全国两会召开之前,记者前往古路村,探访了骆云莲“朋友圈”里古路村的现实形态……

    朋友圈时间轴

    ·2014年7月24日

    因为不通公路,古路村的村民们买的电器和家具都是请人背上去的

    ·2014年9月7日

    看到古路村的变化,心中就有一种不由而生的幸福感!从2002年之前的天梯、2009年之前的骡马道、2013年之前的硬化了的骡马道,到目前的加了护栏的骡马道,每一次的变化都不容易!都是各级的关心和支持,古路村才会有今天

    ·2015年

    没有一条朋友圈的微信专门提到路,只是通过“路”告诉朋友,到古路村旅游很安全

    ·2016年8月17日

    古路村的村组干部坐上观光索道去乡上开会了

    ·2017年2月16日

    古路村,这么美的古村落,如今已经袒露在世人面前了,一条横跨峡谷的索道将于今年建好试运行。困扰村子400多年的出行难题终于得到了解决,待营运后欢迎大家来体验

    路在变

    到古路村很远。

    从汉源县城去古路村,还得驱车行驶两个多小时才能到“一线天”——骡马道的起点。而古路村的村委会所在地,在该村3组,即便路上不休息,走上去也要1个半小时。

   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,一条在陡峭的山坡上凿出来的天梯和树藤,是村民们下山的唯一依靠。当地人在绝壁上凿出一条路,可以通行骡马,故称“骡马道”。

    大渡河峡谷,悬崖直入云霄。

    2月15日,记者沿着骡马道前往古路村。从山脚到半山腰

    爬了好一阵子,才真正明白骆云莲为什么再三确认我们是否要走骡马道:“你们脚力不好,会走得辛苦。”

    汉源充足的日照,让骆云莲皮肤黝黑。

    穿着改良的彝族服装和5cm的粗跟毛皮鞋,她自如地走在我们一行人的前面。这一天,她还有些感冒。边走边聊,不一会儿,记者的衣服就已经被汗浸湿,逐渐跟不上骆云莲的脚步。骡马道上不时能遇到前来登山的游客,他们会告诉你,“再往上爬,上面更美。”

    大渡河就在脚下边,路盘旋在悬崖之上,抬眼望不到尽头。

    从山脚到“癞子坪”,再到古路村2组的“斑鸠嘴”,总共4公里。山体直直地插在大渡河,走在骡马道上,仿佛伸手就能摘下天上的云朵。

    修护栏,是村民们对骆云莲的寄望。此前,骡马道虽修通了,但骡马滚落悬崖的情况时有发生。当然,牲口一旦摔下崖,村民一般不会下崖去找,那么高,有死无生。

    赶上县里实施“交通大会战”,骆云莲争取来200万元资金,分段对骡马道进行了硬化,并在险要处安装了护栏——安装工程看似简单,但把仿木护栏和铁链运上来着实困难。外面找不到人,就定“村规民约”:运输工程沿道分成若干段,每户抓阄,抓到哪,骡马运到哪!这件事集体受益,在外务工的村民闻讯纷纷赶回。

    正像骆云莲在朋友圈里“晒”出的内容:骡马道硬化完工后,另一项关于路的工程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着。

    “赶上好时候了,索道就等验收了。”村委会副主任郑望春说,以前山高路远,就算种了核桃也没人愿意到村里来收,只能人背马驮运送出去。村民们觉得,古路村要摘下“贫困帽”,必须解决运输问题:骡马道毕竟不是公路。

    有没有既保护生态,又保留骡马道,还能解决村民快速出行和运输重物的办法?

    经过分析、论证,造价2340万元的架设索道方案脱颖而出——

    索道横跨大渡河峡谷,一头连着古路村骡马道的尽头“斑鸠嘴”,另一头连着马坪村“二道坪”,直线距离760米,峡谷落差近800米。

    为了啃下这块“硬骨头”,市、县两级领导多次进村调研,“最初方案肯定是修公路,绕进万家沟,盘旋而上,开凿‘挂壁公路’,工程造价数以亿元计。”汉源县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干部王锐回忆,方案被否决不只是因为严重破坏生态。

    “40+1人的车厢,在景区比较少见,但能满足运输量大的要求。”索道承建方项目经理巩传东说,以前2组到5组的村民要绕行3个多小时,而坐索道3分钟就可以跨过。

    “下次再来就有水泥路了。”骆云莲说,通村公路先从“斑鸠嘴”修到“咕噜崖”,宽3.5米,“钱都到位了。”预计今年6月底前完成新建,2018年完成硬化。

    村民们的梦想就要照进现实。

    朋友圈时间轴

    ·2014年12月3日

    杨书记和余县长带各部门人员顶着烈日,步行2个多小时到古路村调研。领导关心和支持,我一定会带领村组干部,发动老百姓一起干好每一个项目和每一项工作。一定围绕产业富民,旅游新村的目标来发展好古路村

    ·2015年3月10日

    我们村的产业——核桃基地,在县委、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,已搞了病虫害防治工作……我相信古路村的老百姓很快就会脱贫致富,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

    ·2016年4月7日

    看到这些产业,就看到了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希望

    产业在发展

    2月15日,乐山游客李显刚一家来到古路村欣赏大峡谷的风光,品尝地道的农家菜。

    在郑望春经营的阿咪子农家乐,李显刚点了土鸡、老腊肉、高山土豆等几个菜,走的时候还买走了5公斤核桃。“生态有机,物超所值。”

    游客们到古路村总会顺手买些土特产。

    “就算有路,没有产业支撑,我们是不可能脱贫的。”古路村的村民们知道,路通了,游客多了,土地上种植的东西最后都会变成财富。

    事实上,古路村的产业发展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。

    经过调研,古路村的土壤和气候很适合种植核桃,骆云莲提出大规模嫁接核桃新品种,但因为经济发展滞后,村民们响应的人很少。

    为给大家做示范,骆云莲自掏腰包十几万元,栽了200多亩核桃树,还一家一家做工作,“果树苗长大要时间,修路要时间,待路通了再种果树,这得耽误多少时间?”

    咬咬牙,村民们决定跟着干,2013年到2015年汉源县实施“产业发展大会战”,技术员上门,免费发放树苗,新栽核桃树近170公顷。截至目前,所有新增核桃树已种植完毕,今年将是大面积收获的第一年。

    在郑望春的期待里,漫山遍野即将进入盛果期的核桃树,果实将不再愁出路,早年用骡马驮餐具、桌椅的村民,发展乡村旅游将不再担心客源。

    “真没想到,在这悬崖上与世隔绝生活了半辈子,现在用上了电,喝上了自来水,走上了安全的骡马道,还建起了索道,搞起了乡村旅游,在家里都能挣钱了。”村民李其学对未来充满了期待:宽带网络也已经到了古路村的索道口,等通村公路修好后,即可接到村委会,大家不出门就可以知道外面的世界,更重要的是在家就可把生意做了,把钱赚了。

    古路村的“脱贫战”,就这样节点精准、有条不紊进行着。

    朋友圈时间轴

    ·2014年10月2日

    国庆大假第二天,走在古路村的骡马道上,看到络绎不绝的游客,耳闻他们对古路村的赞扬、惊讶和好奇,我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

    ·2015年10月3日

    今天的大峡谷沿途都是车,沿古路村骡马道上下的游客川流不息

    ·2016年10月4日

    国庆大假的古路村,天天都是如此多的游客

    乡村旅游是未来

    到古路村很远,也很近。

    虽然路途艰难,但依然阻止不了驴友们的步伐。在2014年骆云莲的朋友圈里,可以看到驴友骑行古路村的照片。

    据汉源县相关部门的不完全统计,从2015年“五一”黄金周到现在,每逢节假日到古路村的游客每天都有几百人次,有的村民为此办起了农家乐,有部分贫困户也经营起了纯天然的土特产。

    “现在山上大概有10户人,能接待100多名游客。”骆云莲介绍,到古路村的游客散居在村民家,民居就成了农家乐。

    2组村民李其超家就正在修建新房,他还种植了5亩核桃树在山上,“准备开个农家乐,卖点土特产。”

    52岁的申绍华的客户群体是“驴友”。他在3组“咕噜崖”开了个小卖部,庭院宽敞,墙上挂着户外俱乐部留下的旗帜,黑板上写满留言。

    “今年春节来了不少人。”申绍华说,外地游客到这儿来爬山,看大渡河风光,吃吃我们的土特产,觉得很惬意,“回头客还不少,也有朋友推荐。”

    隔壁的申绍才,在家里堆放着若干圆形桌和塑料凳。“以前骡马只驮米面油,现在要驮饮料用于接待。”申绍才介绍,“就连停种的大豆也恢复了,游客要吃豆花。”

    有留下的,也有归来的。

    “有四五户人家本来搬走了,但看到种核桃树有效益,去年又返回山上种树,积极得不得了!”今年新当选的村委会主任兰绍明,就是归来的人之一。早年在外打拼的他,看中了家乡的青山绿水和发展后劲。“现在当了村委会主任,也在想怎么与村干部一道,让古路村发展得更好。”

    目前,古路村已经找到了脱贫奔康新路径:打破传统思维,依托山区特色,抓住旅游开发机遇,尽早走出一条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融合发展的脱贫之路。

    在去北京之前,骆云莲还赶着完成了一件事:成立汉源县天梯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。她知道,这才是村民们致富奔小康的美好未来……

    采访手记

    骆云莲的“朋友圈”记录的内容,事实上就是古路村近几年来发展的缩影。从她每一天推送的内容中,你能看到古路村的变化:路在改变,产业在发展,村民在改变,未来要走的路很坚定。

    2013年第一次参加全国两会,骆云莲的身上带着这样的标签:来自边远山区的基层少数民族女代表。这个“标签”,吸引了不少媒体的关注……

    今年第五次参加全国两会,她已经没有初次面对媒体时的羞涩。谈起古路村的发展、谈到自己的履职情况,她落落大方,也通过微信朋友圈,呈现自己家乡的变化。

    骆云莲不仅代表着古路村400多位村民,她生活在贫困村,还真实地代表着边远山区贫困村的过去和现在。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参政议政,她把“天梯”和大山的期许,都带到了北京。

    骆云莲履职5年,古路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今天,全国仍然有许多“悬崖上的村庄”在探寻脱贫之路,也许,今天的古路村的脱贫之路,正是在为广大偏远山区无数的贫困村“探路”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